ABB常见的负载有配电线路、电动机和家用与类似家用(照明、家用电器等)三大类。以此相对应的便有配电保护型、电动机保护型和家用及类似家用保护型的断路器。这三类断路器的保护性质和保护特性是不相同的。
对配电型断路器而言,它有A类和B类之分:A类为非选择型,B类为选择型。所谓选择型是指断路器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时的三段保护特性。***式(又称框架式)断路器中的DW15系列、DW17(ME)系列、AH系列和DW40、DW45系列中大部分是B型,而DZ5、DZ15、 DZ20、TO、TG、CM1、TM30及HSM1等系列和***式DW15、DW17的某些规格因仅有过载长延时 、短路瞬时的二段保护,它们是属于非选择型的A类断路器。选择性保护,如图1所示。
图 1
当F点短路时,只有靠近F点的QF2断路器动作,而上方位的QF1断路器不动作,这就是选择性保护(由于QF1不动作,就使未发生故障的QF3、QF4支路保持供电)。
如果QF2和QF1都是A类断路器,则F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值达一定值时,QF1、QF2同时动作 ,QF1断路器回路及其下的支路全部停电,就不是选择性保护了。
能够实现选择性保护的原因是,QF1为B类断路器,它具有短路短延时性能,当F点短路时, 短路电流流过QF2支路,也流过QF1回路,QF2的瞬时动作脱扣器动作(通常它的全分断时间不大于0.02s),因QF1的短延时,QF1在0.02s内不会动作(它的短延时≥0.1s或0.2、0.3 、0.4s)。在QF2动作切断故障线路时,整个系统就恢复了正常。
可见,如果要达到选择性保护的要求,上一级的断路器应选用具有三段保护的B型断路器。
对于直接保护电动机的电动机保护型断路器,它只要有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瞬时的二段保护性能就够了,也就是说它可选择A类断路器(包括塑壳式和***式),DZ5、DZ15、TO、TG、GM1 、TM30、HSM1及DW15等系列除有配电保护的性能外,它们的630A及以下规格均有保护电动机的功能。
家用和类似场所的保护(过去又称它为导线保护或照明保护),也是一种小型的A类断路器,其典型产品有C45N、PX200C、HSM8等等。
配电(线路)、电动机和家用等的过电流保护断路器,因保护对象(如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动机和家用电器等)的承受过载电流的能力(包括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时间等)有差异, 因此,选用的断路器的保护特性也是不同的。
(1)表1为配电保护型断路器的反时限断开特性
表 1
通过电流名称 | 整定电流倍数 | 约定时间/h | |||
In≤63A | In>63A | ||||
约定不脱扣电流 | 1.05In | ≥1 | ≥2 | ||
约定脱扣电流 | 1.30In | <1 | <2 | ||
返回特性电流 | 3.0In | 可返回时间/s | |||
5 | 8 | 12 |
注:可返回特性:考虑到配电线路内有电动机群,由于电动机仅是其负载的一部分,且一群电动机不会同时起动,故确定为3In(In为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In≥IL,IL为线路额定电流),对断路器进行试验,当试验电流为3In时保持5s(In≤40 A时),8s(40A<In<250A时),12s(In>250A时),然后将电流返回至In ,断路器应不动作,这就是返回特性。
(2)表2为电动机保护型断路器的反时限断开特性
表 2
通过电流名称 | 整定电流倍数 | 约定时间 |
约定不脱扣电流 | 1.0In | ≥2h |
约定脱扣电流 | 1.2In | <2h |
1.5In | * | |
7.2In | ** |
注:*按电动机负载性质可以选2、4、8、12min之内动作,一般的选 2~4min。** 7.2In也是一种可返回特性,它必须躲过电动机的起动电流(5~7倍In),Tp为延时时间,按电动机的负载性质可选动作时间Tp为2s<Tp≤ 10s、4s<Tp≤10s、6s<Tp≤20s和9s<Tp≤30s,一般选用2s<Tp≤10s或4s<Tp≤10s。
(3)配电保护型的瞬动整定电流为10In(误差为±20%),In为400A及以上规格, 可以在5In和10In中任选一种(由用户提出,制造厂整定);电动机保护型的瞬动整定 电流为12In,一般设计时In可以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4)表3为家用和类似场所用断路器的过载脱扣特性
表 3
脱扣器型式 | 断路器的脱扣器额定电流In | 通过电流 | 规定时间 (脱扣或不脱扣极限时间) |
预期结果 |
B、C、D | ≤63 | 1.13In | ≥1h | 不脱扣 |
>63 | ≥2h | |||
B、C、D | ≤63 | 1.45In | <1h | 脱扣 |
>63 | <2h | |||
B、C、D | ≤32 | 2.55In | 1s~60s | 脱扣 |
>32 | 1s~120s | |||
B | 所有值 | 3In | ≥0.1s | 不脱扣 |
C | 5In | |||
D | 10In | |||
B | 所有值 | 5In | <0.1s | 脱扣 |
C | 10In | |||
D | 50In |
注:B、C、D型是瞬时脱扣器的型式:B型脱扣电流>3~5In,C型脱扣电 流>5~10In,D型脱扣电流>10~50In。用户可根据保护对象的需要,任选它 们中的一种。
(5)B类断路器的短路短延时特性
DW15型断路器:3~10In (Inm为1600A时,Inm为壳架等级电流),3~6In(Inm为2500A、4000A时),短延时时间为0.2或0.5s。ME型 断路器:3~12In,短延时时间0~0.3s可调。DW45型断路器:0.4~15In ,短延时时间0.1、0.2、0.3和0.4s可调。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负载对象来选择不同保护特性(如上所述)的断路器,以免 因选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在实践中***容易混淆的是电动机负载保护误选为配电保护型或家 用保护型。小型断路器(MCB)也有电动机保护型,如天津梅兰日兰的C4***D等,它们的保护 特性应符合表2。
主要是指过激励、欠激励、低压激励与高压(220V)输出隔离、温度变化影响、远距离有线激励、电磁干扰等要素,这些都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按继电器所规定的激励量激励是确保它可靠、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
继电器的技术条件一般对线圈的电压都给出工作电压、吸合电压、释放电压。要保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在电路连接时,一定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给定的三个电压满足技术条件规定的的数值。否则,继电器无法正常转换。
2、关于串联供电激励方式
不少用户采用串联分压供电方式给继电器线圈施加激励量,驱动继电器动作。这种激励方式一般是不可取的。因继电器的吸合时间主要取决于回路的时间常数T,且。当串联电阻R1给继电器线圈供电时,,则有;显然,串联R1后使T减小,继电器的吸合时间加速。特别是当R1≥R2,电压很高时,吸合时间将大大减少。运动部件的过快动作,将加大运动部件接合时的冲击、碰撞、反弹,从而增大触点回跳,加速机械靡损,降低触点的负载能力与机械寿命。因此,串联供电激励方式改变了继电器原设计所规定的正常工作状态,一般是不可取的。当触点回跳、机械磨损对实际使用不构成利害关系,且特别需要加快动作速度时,才可以采用提高激励电压或串联电阻供电激励方式。
3、继电器线圈串联的使用
采用多个继电器线圈串联后,再用DC220V电源去激励,这种激励方式必须谨慎采用。
(1)对相同类型、相同规格继电器产品而言,由于各线圈的阻抗(含直流电阻与瞬时感抗)大体相同,差值较小,故采用串联分压激励方式使用问题不大。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
(2)对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格的继电器产品言之,由于不同继电器线圈的阻抗不一致,且差值随瞬时感抗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故串联激励瞬间,各继电器线圈上所分得的激励电压(由瞬时分压比决定)差值必然很大,势必出现有的继电器处于过压激励状态,有的则处于欠压激励状态,各继电器触点的开关时序与速度将会发生本质性变化,必然会出现动作先、后、快、慢颠倒,开关不可靠等情况。因此,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继电器线圈不宜采用串联分压激励方式。
4、关于继电器线圈并联使用
在复杂的控制回路中,将2只(或多只)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如接触器K1、小型灵敏继电器K2)线圈并联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产生K1延迟释放、触点断弧能力下降,K2被反向重复激励、触点误动作等实际问题。在直流控制回路中,K1,K2线圈所贮存的磁能可能相差很大。当线圈电源失电后,K1(磁能大)的贮能将通过K2(磁能小)的线圈泄放,产生反向电流。从而导致K1释放时间延长,触点断弧速度迟缓,触点间燃弧时间延长;K2的释放时间短,随后被反向泄放电流所激励,甚至释放后瞬间重复吸合,产生误动作故障。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上述因疏于研究而导致的不可靠现象。
(本文摘自网络,若您想了解更多ABB低压产品信息,请在咨询刘工电话:16621635582,欢迎咨询合作!)